|学院官方微信学院官方微信

高职院校思政课“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教学成果总结报告
发布日期:2022-04-15 17:11 浏览量:

高职院校思政课“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教学成果总结报告

一、成果背景及意义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培养既有专业技能又有报国之志、既能使自己人生出彩又能更好地实现社会价值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赋予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重要使命。

2019 年 3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021 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论断,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明确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然而,现阶段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思政课思想性不高、理论性不够、亲和力不足、针对性不强,实效性差;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脱节且缺少行之有效的模式;体制机制陈旧,合力育人不到位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漯河食品职业学院以党和国家的政策为指导,结合职业院校的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开展研究和实践探索, 2017 年形成思政课“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2018 年《高职院校思政课“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被立为校级教育教学研究改革重点项目,2019 年 4 月,该课题被立项为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经过近三年的研究与实践,先后获得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应用研究重大项目、河南省教育综合改革重点项目等省厅级课题14 项,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高职院校思政课‘大班授课小班研讨’ 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教学成果。

近三年来,我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始终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和“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要求,充分体现了新时代赋予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重要使命,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本成果在河南省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首次使用“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并首次提出了“思醒践心”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拓宽了思政育人的路径,提高了思政课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对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起到了重大示范作用,在全省产生重大影响。

二、成果内容

“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以“思醒践心”理念为指导,以培养既有专业技能又有报国之志、既能使自己人生出彩又能更好地实现社会价值的时代新人为目标,以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为核心,以“一体两翼三基地”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助力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以“思醒践心”教育理念为指导,奠定“大班授课小班研 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思醒践心”理念既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理论,也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中“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理论,还渗透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笃行致远”思想,把认识与实践关系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提出“践心”的目标。“心”是人的知与行融合的至高境界; “践”是通往“心”的重要途径,既意味着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创造主客观条件,更强调学生要努力自为,最终才能到达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培养目标。

“思醒践心”要求思政课教师引领学生要达到理论认同、实践认

同、价值认同三方面统一,在知行并进中有所思、有所醒以至入心, 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夯实学生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

(二)以“大班授课”和“小班研讨”教学模式为核心,强化高

职院校思政课主渠道作用。

1.拓展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新思路,提出“思醒践心”教育理念。

本成果团队贯彻“行有所思、思有所感、感有所行”的教学思路, 从行→思→感→行→……,注重学生理论认知和实践探究相结合,成为“思醒践心”教育理念的雏形,构建“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模式的起点。

2.“大班授课”+“小班研讨”,革新高职学院思政课教学模式。在“思醒践心”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依托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基

地和“云”基地,实施大班专题授课和小班现场研讨。第一阶段通过线上平台收集学生困惑的问题、无解的问题、质疑的问题;第二阶段进行大班授课,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紧扣学生的困惑点,将教材上直接叙事转化为问题叙事,重组教学内容,凝练成专题。重在“集中灌输”,强调理论性、统一性和主导性,用理论剖析逐个击破问题,通过层层剥笋的讲解回应学生的困惑;第三阶段开展小班现场研讨,主要是针对大班授课中遇到的难点、困惑点进行,重在“具体启发”,强调实践性、多样性和主体性,由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师担任现场指导教师,深化课堂内容;第四阶段布置课后任务,巩固本节课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了教学模式。

3.解疑不论时间,释惑不论空间

“只要赢得互联网,才能赢得青年”,我校搭建了以班级为单位的“心遇·心语”网络平台,运用微信、QQ、微博等媒介为学生答疑解惑,开展“思政之盐面对面”专项活动,极大提高了思政课的亲和力。

(三)整合资源,形成符合职业院校特性的“一体两翼三基地” 教育合力,为“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提供支撑。

1.“大思政课”引领

“一体”即以“大思政课”为主体。思政课是国家课程,承载着国家使命。思政课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把握“大使命”“大格局”“大目标”,改进教学方法,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思政育人。

2.“两翼”齐飞助力

“左翼”即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345”教育模式,形成学工部心理健康中心、系部、班级三级管理体制,心理健康中心、系部、班级、寝室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心理健康中心、系部、班级、宿舍、学生五级预警机制,实现心理教育与思政课协同育人。

“右翼”即课程思政,思政课教师与各系部专业课教师对接,共

同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史的内容,通过专业技能提升和思想价值引领相结合的

方式,发挥专业课的思政教育作用,使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统一, 形成协同效应,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

3.“三基地”资源互补

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是“小班研讨”的重要依托,是“行走的”思政课堂,思政部和相关职能处室、各系部深度融合,共建共用。“云”基地充分利用“互联网+”和虚拟仿真技术,实现基地教学资源的空间转换,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实现实践课与理论课协同育人。

(四)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做导”体制机制,为“大班授

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提供保障

打破学校各部门各自为政的困境,建立“教学做导”“四位一体”的新体制。学校成立“一站化服务大厅”,融合教务、学工、财务、团委、招生等多个职能部门协助思政课教学,形成多元主体参与机制; 专业课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和思政课教师担任辅导员和班主任,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共同挖掘思政元素,构建思政教育、心灵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育人机制;将学生大班的表现、小班的表现、日常生活的表现、社会服务的表现等纳入期末考核,实现大班和小班相结合的全程闭环考核机制;规范考核评比制度,强化监督,表彰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和学生,确立激励约束机制,保障“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落到实处。

三、成果实施过程

自 2018 年校级立项后,思政课“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在我校各系部正式实施,该模式由四个阶段组成。

(一)总体思路

一般来说,大班授课由两个行政班组成,人数不超过 120 人;小

班研讨人数为 15-20 人。从充分发掘“大班授课”和“小班研讨”两个教学环节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角度出发,把线上教学平台、教材、“三基地”、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等进行梳理,将大班授课的内容设置成专题。结合专题,设置小班研讨。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大班专题授课、小班现场研讨、课后巩固等环节,进一步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实现理论武装的教育目标。

(二)循序推进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精心安排,课前布置线上学习任务。提前一周请学生利用爱课程、优学院、超星尔雅等学习平台学习有关的理论知识。教师通过线上平台收集学生困惑的问题、误解的问题、质疑的问题,围绕学生的问题,教研室和专业课教师集体备课,共同探讨设置专题教学。根据大班授课时学生的专业和人数划分成 15-20 人的若干小班,配置小班研讨的教师,制定小班研讨的活动方案,如时间、地点、交通工具、联络人等。

第二阶段:大班专题授课,落实本节课重难点,实现教材体系向

知识体系的转化。教师应注意要坚持问题导向,切忌完全从教材出发,

紧扣在第一阶段收集到的学生的问题,以专题教学形式为主,用理论剖析逐个击破,通过层层剥笋的讲解回应学生的困惑。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价值观塑造的重要地位,厘清常见误解,实现大班授课的价值输出功能。

第三阶段:小班现场研讨,深化本章节重难点,实现知识体系向

信仰体系的转化。大班结束后,学生根据活动方案提前查阅相关资料,

大班授课和小班研讨的间隔时间不超过一周,小班研讨地点依托“三基地”开展,由基地教师讲解活动内容,负责小班研讨的教师组织学生就地开展主题讨论,当时当地为学生答疑解惑,对不正确的观点进行纠正,对偏激的观点进行全面分析和引导。

第四阶段: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本课内容,做好教学反思。作业

形式多样化,线上+线下作业、书面+视频作业结合。课题组作业以小班研讨为单位,制作微视频。最后,教师针对本次大班授课和小班研讨做好教学反思,分析学生的表现,评估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在今后还应做何调整和改进。

本模式以 2018 级为试点,不断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提升了我校的思政课的教学质量,2019 级、2020 级、2021 级正在实施过程中。

四、成果创新

(一)提出了“思醒践心”新理念,创新了高职院校思政课“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

“思醒践心”理念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践心”为中心枢纽和强大动能,最终达到理论认同、实践认同、价值认同三方面统一。它具有螺旋式上升的特点。通过课前思考→大班醒悟→小班践行→课后深化达到入“初心”的目标(即萌芽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理解,把没能解决的的疑问留在第二阶段(即成长阶段)的“思醒践心”中,依次循环、不断提高理论认知,直至真正达到最后阶段(即入心阶段),实现思政育人的目标。

(二)结合职业院校特性,构建了“一体两翼三基地”三大模块,

重构了针对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体系。

“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并非单纯的完成教材的讲授,而是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对教材的内容体系进行了重构,构建了“大思政课”引领,课程思政与心理健康教育两翼齐飞,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基地、‘云’基地有效补给三大模块。坚持“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充分发挥“大思政课”引领作用。挖掘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的思政元素,发挥全课程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多渠道多维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心灵种子健康的土壤,加强心理教育的帮扶作用。以“三基地”为支撑,突出践行的关键作用,引导学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打破了高职院校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顾此失彼的尴尬局面。

“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彰显职业教育特性,创新思政课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协同进行的教学方式。通过“大班授课”和“小班研讨”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时空进行, 通过内化理论和外化实践的结合打通“最后一公里”,打破了高职院校思政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顾此失彼的尴尬局面,是职业院校思政课的创新应用。

五、推广与应用

(一)应用效果

1.思政课成为最受欢迎的课程,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升。成果实施以来,我校共有 5 名学生最喜爱的教师,2 名为思政课教师;

九万余人次参加了各种形式的服务学习活动;八千余名师生参加了“三下乡”“乡村振兴”等社会实践活动;疫情防控期间,四百余名学生奔赴抗疫一线,陈浩同学荣获“抗疫英雄”和“新时代河南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誉称号,王林威同学荣获“河南省优秀共青团员”;我院荣获河南省大中专院校“无偿献血工作先进集体”和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志愿服务意识、团队精神明显提升, 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敬业奉献意识得到用人单位高度认可,甄孝通被授予“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先进生产(工作)者”,孔敬敬被评为“双汇集团优秀员工”。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度保持在91.23 以上。

2.我校获评“河南省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

为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水平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我校在河南省民办职业院校唯一获此殊荣,同时获得河南省职业院校师德师风演讲竞赛优秀组织奖和河南省第九届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宗教 理论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均系河南省民办高职院校唯一获得者。团队成员分别获得首届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一等奖和二等奖, “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等省级以上荣誉 29 项,获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获得省级教学项目 7 项,省级科研项目 6 项,发表论文 16 篇,其中北大核心 5 篇,中国教育报 1 篇。

(二)成果推广

1.省内发挥引领作用

本成果多次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交流会议上作为典型成果交流,得到广泛推广,团队的科研成果在省内高职院校领先,16 所省内外院校来我校学习成果建设经验,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南阳农业职业学院等 9 所院校采用本成果模式,成效显著,发挥了引领作用。

2.国家主流媒体推广

本成果媒体高度关注,《中国教育报》《中国食品报》《漯河日报》光明网、人民论坛网、中国食品报网、食安发布等媒体先后对本成果宣传推广,辐射作用明显,在全省产生重大影响,具有示范作用和应用推广价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