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官方微信

招生热线:0395-5831369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工程系 > 系部动态

汽车工程专业群“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1-2025)

发布日期:2022-03-22 20:35 浏览量:

汽车工程专业群“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1-2025)

为了适应我发展面临的新格局、新阶段、新任务、新要求,推动汽车工程系确立新的发展坐标,充分发挥规划对汽车工程系发展的引领作用,促进汽车工程系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河南省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漯河食品职业学院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系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基础与成就

“十三五”期间,汽车工程系单一专业向专业群建设过渡,由汽车技术营销与服务,逐步开设了空中乘务,新能源汽车技术、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及海事专业,各方面取得可喜成就,“十三五”规划目标基本完成。

1.系部发展迈上新平台。汽车工程系——学院升本筹备工作的推动下,于2020年底完成了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的岗位分析,完善了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完成了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训指导书,学院升本筹备工作,为汽车工程系跨越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和平台。

2.教学条件得到新改善。“十三五”期间,汽车工程系加大了对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教学基本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基本完成了新能源汽车实训设备投入,校内实训基地达到4个。

3.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十三五”期间,汽车工程系围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标,深入推进转型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团队在省级赛项中荣获3项,李参老师荣获“1+X新能源智库专家”,学生在专业竞赛中荣获省级奖励3项。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位居全校第一。获省级重点建设课题1项。

4.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成绩。加大了师资引进力度,优化教师结构,加强了青年教师培训等。截至目前,汽车工程系共有教职工20人,其中专任教师18人。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1人,占比 5%,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1人,占比5 %,“双师型”教师 10人,占比50% 。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政策制度。“十三五”期间,共选派10人次参加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教师培训学习。4位教师获评漯河市金牌教师。

5.专业建设实现新跨越。“十三五”期间,开设了6个专科专业,筛减1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新增了交通运营管理(国际海事方向)专业

6.校企合作取得新突破。“十三五”期间,汽车工程系郑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我校建立海事专业实验室。先后与栢耘二手车公司等知名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开展了校企合作。

7.科学研究得到新提升。“十三五”期间,汽车工程系共获立项的省级课题1项;发表论文6余篇;获专利9余项;出版教材、著作6余部。

8.党建和思政工作开创新局面。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民办高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认真实行“交叉任职、双向交流”,健全决策、行政管理、党委监督保障的内部管理体制。通过“五抓(抓班子、抓队伍、抓制度、抓维稳、抓基层)夯实支部建设。

(二)机遇与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开局起步期,教育改革发展必须要适应新形势、承担新使命、应对新挑战、顺应新要求。我作为民办高校的一部分,需准确把握和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主动策应国家战略,承担新的历史使命,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增强服务社会能力,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也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举措,这为我校高质量内涵发展带来难得机遇。但对照教育部职业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标准、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要求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汽车工程系发展仍面临一些不足。

一是基本教学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其他院校相比,教学条件比较薄弱,特别是对标对表教育部职业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要求,汽车工程系在教师队伍、场地、教学仪器、经费投入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二是师资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带头人缺乏,专业负责人数量不足,高级职称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教师队伍总体数量不够、结构仍需优化;教师的教学能力(特别是实践教学能力)、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能力还有待提升。

三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探索。尽管汽车工程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做了大量探索,但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行业职业标准如何有效对接缺乏深入研究,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还不能满足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要求,一些专业的校企合作还不够深入。

四是教学特色尚须进一步强化。部分专业、专业建设成效不够显著,特色专业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成效,专业的特色仍须大力培育。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以及教学体制机制等实践探索还须深度推进。

二、“十四五”规划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迎接职业本科验收为契机,深入实施“质量立、人才强、文化铸、特色兴”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强化社会服务,显著提升汽车工程系教学水平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二)教学定位

1.目标定位:有影响、高水平、有特色的技术技能型汽车工程系

2.专业定位:着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适时增设消防专业

3.层次定位:技术技能为主,适时发展职业本科教育。

4.专业定位:新能源汽车技术为主干,构建(海、陆、空)+消防协调发展的专业

5.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漯河,辐射中原,服务社会。

6.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人格健全、基础扎实、能力过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富有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发展思路

实现一个确保:确保汽车工程系达到职业本科教学工作“三个基本”(教学条件基本达到国家标准,教学管理基本规范,教学质量基本得到保证建设目标。力求一个突破:突破与其他高校实现联合组建新能源协同创新中心实施十大行动计划: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师资队伍优化提升行动计划、专业建设与科研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学生教育管理提升行动计划、系部文化建设提升行动计划、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对外交流合作行动计划、基础条件保障行动计划、内部治理体系优化行动计划、加强和改善党建工作行动计划。

(四)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经过5年努力,汽车工程系的专业结构更加优化、教学成果更为突出、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把汽车工程系建设成为在民办院校中有影响、高水平、有特色的技术技能院系

2.主要指标

1)发展规模。在校生规模稳步发展,逐步扩大规模。到2025年,汽车工程系高职在校生规模达到2000人左右。

2)培养质量。新增省级课题3项左右;新增精品课程3门以上(含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线上线下精品课程等);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各类专业竞赛奖项(奖励)15项以上;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0项以上;新增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以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进一步提升,专业与岗位契合度、用人单位满意度逐步提高。

3)专业建设2025年,本科专业数达到2个左右。专科专业优化调整至5个左右。着重培育1个省级创新项目;建设技术技能专业专业群1-2个。

4)师资队伍。根据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及教学需要,专任教师总数达到本科合格评估要求,生师比达到18:1。教师的学历层次明显提高,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6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30%以上,“双师型”教师占比70%。每个本科专业有高水平专业带头人1-2名。新增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立项3-5个。

5)科研创新。重点建设校级科研创新团队4个左右,争取国家级项目立项有所突破,省级各类研究项目10项左右,横向项目1项;争取授权国家专利20项左右;在公开刊物发表论文和出版专著及编写应用性教材数量,比“十三五”期间增长一倍以上。

6)教学条件。实训基地面积、专业教研仪器设备值等生均指标达到普通高校基本教学条件合格指标。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智能网联、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系文化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优化,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十四五”建设主要任务

(一)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行动计划

1.加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强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定位,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每个专业要与一家企业合作成立产业学院。进一步深化学分制改革,鼓励学生跨学院、跨专业自主选课和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2.推进高水平专业建设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数量和结构,对接产业链,做优专业链,到“十四五”末,本科专业稳定在2个,专科专业减少至4个左右。对标高水平专业建设要求,改造传统专业,狠抓专业内涵建设,力争1-2个专业获批省级高水平专业立项。以省级专业综合评价为引导,稳步开展专业综合评价工作,完善分类评价,优化关键绩效指标内涵建设,提升各专业建设水平。

3.深化课程改革

推进课程内容改革,强化课程内容的应用性,以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培养为导向,积极引入行业、职业技术标准,将产业关键技术转化为课程内容。推进课程资源拓展,建设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平台,着力开发建设一批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十四五”期间,建设校级在线开放课程10门左右。推进完善课程管理机制,开展课程评估,淘汰“水课”,打造“金课”。

4.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推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创新,全面推行以学生为中心,基于真实场景与实际应用的案例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样化教学方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打造智慧教学环境,构建“课上课下”师生互动新模式、“线上线下”学生学习新模式,倡导学生利用现代网络资源自主学习。

5.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推进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践教学比重,专业实践教学学分比例占总学分比例不低于70%,提高实验开出率达到95%以上。完善实验室(基地)工作体系,健全实验教师队伍,严格实验教学管理。推进拓展实践教学基地,大力加强符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训实习环境建设,优化实验室布局,推进汽车工程系与行业企业合作发展,共同建设好校内实验室。大力创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本科专业至少建立5个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6.强化创新创业教育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贯穿大学生发展的以创新创业课程、实训、竞赛、成果孵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专业设置创新创业必修学分不低于2学分。面向全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及实训类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建设好多元众创空间”及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等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7.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推进教学研究能力提升。围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重点加强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开发、实践教学、教学方式方法、考试考核方法等方面的教改研究。培育具有特色的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取得一批具有特色、实效性强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加大成果推广应用力度。“十四五”期间力争承担省级以上教学改革研究课题1项。

8.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深入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文件精神,构建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导向与激励作用。推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面向学生的,以教师自评、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和毕业生调查等相结合的多维度“教师评价体系”。强化学生发展评价,将学生实践能力、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建立汽车工程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实现目标定位、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的全面质量保障,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加强质量监控体系信息化平台建设,创建人才培养质量大数据分析和教学质量实时监控信息化平台,建立、完善教学工作状态数据填报制度,强化数据评价监测职能。

9.顺利完成职业本科升格评估工作

以迎接教育部职业本科评估为契机,完善本系教学条件与制度建设,落实人才培养各项工作,确保2022年职业本科升格顺利通过。

(二)师资队伍优化提升行动计划

1.深化师德师风建设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为标准,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对新入职教师政治立场、思想道德等进行严格考察。完善青年教师入职培训,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专题培训。建立师德档案,健全师德师风年度评议考核制度,改进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完善师德师风奖惩制度,在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职称晋升、评优评奖中坚持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

2.完善人才分类评价

坚持德才兼备,突出质量导向,推进人才评价改革,健全科学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人才特点、职责和职业生涯不同阶段,分类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标准。坚持凭能力、实绩、贡献评价人才,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和聘任、职级晋升和聘期考核、人才项目评审和绩效考核等方面,注重考察各类人才的专业性、创新性和履职绩效、创新成果、实际贡献。

3.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

实施“聚才”工程。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加大从国内外广揽人才、精选人才的力度,紧紧围绕本科合格评估及专业布局建设需要,采取差异化的人才引进模式,精准引进高层次人才。“十四五”期间,硕士以上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一定比例。积极探索人才柔性引进机制,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积极聘请高校、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各类高级专家来校做兼职特聘教授、专业建设顾问、名誉教授等,带动汽车工程系专业稳步发展,促进相关专业人才队伍快速成长。

4.着力推进教师发展

实施优秀人才培育工程。“十四五”期间,培养1名在本成长的教授、3名副教授、5名左右在省内同专业领域具有先进水平和较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10名左右在同类院校同专业领域具有先进水平和较大影响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实施教师能力提升“双”工程,每年选派10名左右的教师参加课程进修等短期培训;每年选派10名左右的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实现“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70%以上。力争新增1-2个省级高水平教学团队。实施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培养计划,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

5.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注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和干部成长路径。规范管理干部岗位职责,进一步优化行政管理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三)专业建设与科研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1.加强专业与科研平台建设

“四新”建设为引领,有序推进专业建设与特色专业发展。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结合汽车工程系专业发展实际,进一步凝练专业发展方向,稳定优化现有专业,逐步形成以技术技能专业为重点,多专业交叉融合与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助推优势特色专业加快发展,重点遴选和培育一批校级特色优势专业。围绕特色优势专业和重点专业研究方向,积极创建科研创新平台。到“十四五”末,力争获批1—2个省级重点专业(或优势特色专业),力争获批1—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

2.提升科研创新水平

推进产出应用技术成果。进一步完善科研项目配套资助与激励机制,加大科研经费投入,重点支持和培育高层次课题、高水平成果、高级别奖励。积极支持并鼓励教师和企业联合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形成原创性应用技术成果,推动关键生产技术突破。鼓励优秀学术著作出版,鼓励多出创新成果。

3.强化科研创新团队建设

实施以科研项目带动特色专业建设、汇聚科研团队、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发展模式。整合科研力量,着力培育和建设创新团队。鼓励新兴专业、交叉专业联合组建学术团队,培育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培育具有一定特色优势、能承担重大课题、出高水平研究成果和凝聚力强的优秀科研创新团队1-2个。鼓励支持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参与科技服务项目,推动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

(四)学生教育管理提升行动计划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加强思政课程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在育人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制定汽车工程系班主任(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健全班主任(辅导员)队伍的考核体系。重视班主任(辅导员)专业发展和能力建设,加强班主任(辅导员)队伍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坚持“三全育人”过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和运行机制,选拔和培养一批专兼职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3.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

把社会实践教学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大课堂,持续开展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号召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志愿服务,打造“公益汽服”志愿服务品牌,使学生课外广泛接触社会、关注社情、投身道德实践。

(五)汽车工程系文化建设提升行动计划

1.完善文化顶层设计

编制汽车工程系文化建设分项规划,凝炼和培育具有本特色的现代大学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教学文化、管理文化和质量文化。

2.建设高品位汽车工程系文化环境

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挖掘汽车工程系独特的人文资源。推进汽车工程系文化设施建设,建设研学基地、主题文化墙、文化廊、文化景观等,提高汽车工程系的文化层次和品位。搜集整理荣誉资料,建设汽车工程系展览馆。2024年,举办汽车工程系10周年活动。

3.丰富学生课外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功能,开展汽车工程系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动。实施“一一品汽车工程系特色文化打造项目,扶持学生社团多样化发展,凝练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汽车杯篮球赛”“金工实训赛”“汽车工程系系歌比赛”等汽车工程系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雅艺术进汽车工程系等活动,深化“四史”学习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革命基因。

4.打造汽车工程系文化品牌形象

加强训、歌等汽车工程系品牌形象识别系统建设。充分发挥汽车工程系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宣传作用,拓展对外宣传的渠道,探索并打造“互联网+”时代汽车工程系文化传播展示新平台。积极挖掘、宣传优秀校友的先进事迹,密切与校友之间联系,拓展与校友、校友与校友之间的交流合作。

(六)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1.提高服务社会能力

注重产学研用结合,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依托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协同创新方式加强产业技术技能积累,促进先进技术转移、应用和创新,广泛开展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技术服务;重点为行业企业提供社会调研、市场调查、专家论证、管理服务、创新创意等决策咨询服务。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项目,重点促进研究成果转化,特别是专利成果转化。

2.加强校企深度融合

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到2025年,校企合作单位达到6家左右。分批选拔科研能力强的教师进入企业锻炼,引导教师将企业生产和技术难题作为个人科研项目、教学课题,鼓励教师和企业科技人员合作,组建技术攻关团队。

3.拓展技能培训服务

整合校内外资源,发挥汽车工程系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优势,通过开展面向社会在职人员的技能培训,为企业单位人员职业技能提升、岗位培训等提供优质服务。

(七)对外交流合作行动计划

1.积极开展省内教育交流合作

探索建立与省内技术技能大学交流合作机制。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吸引省内专家学者来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选派教师到省内高校考察、进修、访学。探索与省内高校联合培养学生的体制机制,提升交流合作的水平。

2.拓展国内合作教学渠道和项目

加强同国内高水平大学的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国内同类职业本科院校发展的成功经验。扎实推进与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协作机制,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与科研服务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十四五”期间,结合专业建设方向,积极拓宽渠道,力争实现与省内外高校联合培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八)基础条件保障行动计划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编制汽车工程系建设规划,推进汽车工程系第二期工程建设,完成新能源实训基地、海事专业实训室建设等重点工程项目。加大仪器设备投入力度,加强实习实训、实验设备设施、高压模拟仿真建设,到2025年底,专业教研仪器设备值等指标达到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标准要求。

2.推进信息化建设

在现有网络信息平台基础上,整合资源,大力推动现代化汽车信息发展和数据融合,打破信息孤岛和资源孤岛,实现教学,仿真、对外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功能的集成与整合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开展智慧汽车工程系建设与应用创新,实现汽车工程系信息化从传统汽车工程系向智慧汽车工程系的跨越。

3.加强汽车工程系安全建设

完善安全工作体系和责任体系,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常态化做好应对重大风险的思想准备、法治准备、组织准备和物质准备,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加强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坚定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加强网络安全保护,保障信息安全。加强消防安全、人身安全、实验室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及汽车工程系综合治理等工作,持续推进平安和谐汽车工程系建设。

(九)内部治理体系优化提升行动计划

1.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

修订汽车工程系章程,按照章程构建内部治理框架,进一步修订、完善汽车工程系核心制度。严格做好汽车工程系规章制度修订、完善与汇编公布。以章程建设促进体制机制创新,并推动汽车工程系改革创新发展,实现依法治校、依法教学积极探索适合我发展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模式和运行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汽车工程系管理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建设,发挥共青团等群众团体的作用。充分尊重并切实保障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完善师生利益表达机制和建言献策渠道,充分发挥师生在汽车工程系建设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2.坚持和完善一把手负责制

不断健全系主任负责制,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民办大学系部治理结构。完善党支部、系行政领导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有效发挥领导班子在教学水平治理能力、教书育人中的整体合力。完善系部党政议事规则。重视和完善对汽车工程系重大规划与决策的合法性、可行性论证,增强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3.积极探索系内部管理清单

进一步理顺汽车工程系工作职能、教育教学、就业服务三方面的关系,在人事、教学、学工、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探索新的管理机制改革,使教学成为教学、专业建设、学生管理的主体。按照学院管理目标,进一步梳理“权力清单”,改善行政服务效能,制定规范、高效的办事流程,促进公务办理便利化、透明化。强化工作的执行力和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建设服务型部门

4.统筹优化本系资源配置

根据精简高效合理的原则,调整人员设置,明确职能,科学定岗定编定责,进一步优化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机构设置,合理调剂配置人力资源,优化目标管理责任制,激发教学活力。重视资产管理,明晰产权关系,促进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汽车工程系,提高教学效能。

(十)加强和改善党建工作行动计划

1.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认真推动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制定出台汽车工程系党支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相关举措。

2.统筹推进党支部建设

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并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加强汽车工程系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开展汽车工程系党支部品牌建设活动,在本系“一一品”党建品牌创建基础上,形成汽车工程系品牌特色。深入实施党支部“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加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配备和培育,保质保量完成组织发展工作。

3.着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认真学习党支部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组织落实专题民主生活会与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持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与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度。坚持支部理论学习制度,广泛动员组织支部党员干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进一步提升在一线考察、识别、评价、使用党员干部的作用发挥。

4.切实抓好基层党建“三化”建设工作

按照“四个方面标准化、六个方面规范化”的要求,认真梳理、摸清现状,列出清单,明确举措。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相关重要论述、对照中央和我省关于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相关政策文件,按照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任务的目标要求,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落实任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汽车工程系成立“十四五”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负责规划实施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形成明确的责任体系,研究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指导与推进各项任务的落实、落地。

(二)细化目标管理。建立任务清单制度。根据汽车工程系“十四五”发展规划列出任务清单,明确实施路线图和时间表。认真制定教研室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明确各自的任务和实施方案。

(三)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专题学习、交流座谈等形式,组织师生深入学习规划的基本内容,深刻理解“十四五”时期汽车工程系的发展目标任务和战略部署,并通过广泛宣传吸引广大校友及其他社会力量进一步关心支持汽车工程系改革发展,为规划实施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四)强化升本项目考核。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跟踪,实施年度检查、评估和考核,及时掌握实施情况,发现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将检查评估结果纳入年度考核范畴。

(五)资金投入保障。广开财路,多渠道筹措汽车工程系规划建设和发展资金,确保教学、科研、专业建设经费和教职工收入稳步增长。积极开源节流,建立完善科学规范的经费预算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