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官方微信

招生热线:0395-5831369

{dede:rpad name='list_banner'/}

课程思政案例之——茶文化

发布日期:2022-02-15 00:32: 浏览量:

一、案例主题

(一)课程和案例的基本情况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坚持文化自信,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树立当代文化自信。中国饮食文化蕴藏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而成的人文精髓,其是我国非物质瑰宝,更代表着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强劲。汉语言教育作为我国母语学科,不仅是培养学生现代交际能力的重要渠道,更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营地,应用饮食文化既有应然性,也具有必然性。在讲好中国故事,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大背景下,如何促进饮食文化与汉语言教育的深度融合并发挥其文化自信培育价值,值得相关教育工作者深思。《中国饮食文化》一书,解析了我国饮食文化以及烹饪相关关键词汇的概念,梳理了我国饮食文化发展历程,对各类饮食文化的具体表现进行了系统化介绍和评价,促进了我国饮食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发展。其中茶文化是本书的第八章内容。

1、知识目标:

1了解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史,饮茶的起源与演变。

2掌握茶的分类和历代名茶,了解茶具的发展历史和类别。

3熟悉中国茶道精神和茶文化内涵。

2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并通过实训,基本掌握典型茶艺的操作方法。

2通过学习本章知识,掌握饮茶常用礼仪

3情感目标:

1)通过对我国茶文化的详细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对茶艺和茶道精神的领会,让学生体验茶文化的魅力,培养其提高审美情趣和思想品位。

4价值目标:

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从学校担负的服务区域食品产业升级发展的使命和责任出发,并将推动食品产业发展使命驱动学生的专业学习,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从而确立把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熟悉成果转化全流程,能够以成果转化价值为引领,服务区域食品产业升级发展的食品技术应用人才作为培养目标。

2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力求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融入食品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食品安全思政元素,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学生牢固树立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做食品就是做良心理念。培养家国情怀和使命意识,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深度挖掘食品各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广大学生深刻认识食品工业发展是提升粮食附加值,促进粮食生产的重要意义;创新和成果转化是食品工业升级发展的根本路径,有效解决思政教育与食品产业相脱节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学食品干食品爱食品,将推动食品产业发展作为新时代食品人的责任与使命。

(二)思政内容融入的理念和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是新时代对高校提出的新要求,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目前,课程思政已在许多课程中进行了诸多尝试,这也为茶文化概述的课程思政提供了参考。

(三)教学实践情况

采用大班教学、小班研讨和学生独立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以课堂提问为导入,展开本章课程的教学。引用古代经典有关茶的记录,讲述我国茶的历史及功能,掌握茶艺、茶道的内涵及其联系,让同学们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实践中体验茶文化的魅力。

(四)案例的思政教学目标

坚持文化自信,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树立当代文化自信。中国饮食文化蕴藏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而成的人文精髓,其是我国非物质瑰宝,更代表着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强劲。在讲好中国故事,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背景下,通过学生对茶艺及茶道精神的领会,培养其追求饮茶之人的茶道精神 廉、美、和、敬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二、与专业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思政融入点

 

授课内容

思政融入点

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中国饮食文化——《茶文化》导读

 

1、历史使命

2、茶道精神

3、文化自信

 

 

一、教学过程

1)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知识积累

2)茶的种类及功能(知识梳理

3)茶道精神    (情感熏陶与能力培养

4)中国茶文化的内涵  (价值塑造与精神引领

二、教学方法

1)问题导入法——激发兴趣,拓展视野(知识积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问题导入法,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另一方面也能带领学生体验经典故事的独特魅力。

问题1: 古人开门的七件事?

问题2:“神农尝茶”“陆羽煎茶”“以茶代酒”“陆纳杖侄”等茶典故?

问题3: 什么是茶道精神?

通过以上3个问题,可以很快地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的中心。在回答这3个问题的过程中,很多同学会发现,虽然我们经常喝茶,实际上自己对茶文化的了解并不多,因此,学习欲望油然而起。

2)讲故事法——体验经典故事的常读常新的文本魅力(能力培养与情感熏陶

让同学们自己讲述自己所了解的有关茶的故事。使他们充分参与到课堂之中。

通过讲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对于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提高他们的阅读自信心,是很有帮助的。

3)讨论法——深入了解,提升境界(价值塑造

讨论1: 什么是茶道

讨论2: 茶艺的内涵是什么?

1)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茶道及茶艺,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其廉、美、和、敬”的茶道精神,提高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帮助他们在思想上成长和人格上成熟。

 三、案例意义

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传统美德、展示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民族团结、表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贸易等。
  传统美德是经过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被历代人们所推崇的美好道德,是民族精神和社会风尚的体现。茶文化具有的传统主要有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谦虚礼貌、勤奋节俭和相敬互让等。
  以茶育人是新时期茶文化孕育出来的新的社会功能。通过对茶文化的了解学习,学习茶科学,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敬茶中,展现出对长辈的尊敬,对父母的孝敬,对同学的敬意。  

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是茶艺和茶道。茶艺是形式,茶道是精神。有道无艺是空洞的理论;有艺无道,艺则无精。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几乎无一日一时不缺此君。“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虽然排名在后,但论起人们的需求与喜爱,茶叶可以排在前面。

四、教学反思

(一)实施效果及创新成果

1)明确了课程的价值目标,提高了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中国茶文化中的茶艺及茶道精神对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等具有积极的教育作用。

2)注重课程设计,较好地满足了大学生对有难度的高质量学习的需求,课程的挑战度增加了,学生的获得感也增强了。

3)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价值与立场这三个维度,组织课堂教学和课下阅读,同步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接地气,课堂互动感强,学生参与度高。 

4)通过对茶文化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增加了对茶文化的认识,学习了茶艺,领会了茶道精神。

(二)存在的问题

1)大班上课与小班研讨的衔接不畅,经验不足。

2)学生的课后阅读情况,参差不齐。

3)总体上学生对选修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愿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绝大多数同学只是做到了上课认真听。

(三)今后的改进思路及注意事项

1)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如雨课堂等,优化课程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课堂教学效果。

2)加大课后阅读的指导和监控。